我們誤解了巴菲特什么?
——讀《奧馬哈之霧》
毋庸置疑,巴菲特投資史上空前的成功者,他在長達60年的投資生涯中,年復合收益率竟然高達19%以上。要論收益率,巴菲特不是史上最高的,但卻是賺錢最多的、掌管資產規模最大的、投資可持續時間最長的。股神出生在1930年,如今已85歲,可他還能夠跳著舞步去上班,在普遍感到壓力絕大的投資行業而言,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。《奧馬哈之霧》不僅澄清了常見的對股神的誤讀,更是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巴菲特的投資思想,是一本難得的好書。本書分六個部分:
第一部分:七層塔。
在巴菲特的投資殿堂里,有七層寶塔,第一層是“將股票視為生意的一部分”,這是股神投資思想的基石,既然是一門生意,交易就必然看重企業內在價值,看重交易價格,也不會天天轉手。第二層是“正確對待股票價格波動”,價值投資者可以利用市場先生的情緒獲利,正如股神所說,別人瘋狂我恐懼,別人恐懼我瘋狂,盡管這違背人性,但卻是投資獲勝的利器。第三層是“安全邊際”,根據我的理解,安全邊際的前提是理解和可估值,強調安全邊際是“保住本金的關鍵”。第四層是“集中投資超級明星股”,芒格始終強調,“價格公道的偉大企業”遠遠比“低價的普通企業”更好。長期投資的核心邏輯,在于選對企業,而不是選對時間,偉大企業的前景往往更為光明,不確定性更低。集中投資除了“能力圈”的限制外,還在于“偉大的企業總是極其稀少的”。第五層是“選擇性逆向操作”,買入美國運通、蓋可保險、華盛頓郵報、可口可樂、富國銀行等著名投資案例,都采用了逆向操作策略,這是市場先生帶給股神的紅利。第六層是“有所不為”,查理·芒格在《窮查理寶典》里常常引用的一句話是“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里,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”。第七層是“低摩擦成本下的復利追求”,高換手率的交易費用和資本利得稅將大大降低復合收益率,盡管中國股市當前沒有資本利得稅,但高頻交易的傭金費用也不可小覷。
第二部分:傾斜的視角。
這部分內容澄清了八個方面:
一是巴菲特投資思想精髓中的精髓不是安全邊際,而是“將股票視為生意的一部分”,尤其是在90年代以后,巴菲特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并購企業以后,更加重視企業的質量,對價格的關注度降低。
二是伯克希爾凈值在1976、1982、1985、1989、1995、1998年出現40%以上的增長,不是因為安全邊際,背后另有原因。比如1976年和1982年是豪賭蓋可保險成功,1985年是菲利普·莫里斯溢價收購通用食品,1989年是秘密買入可口可樂后,股神光環效應發揮作用,1998年是因為溢價發行新股收購通用再保險(這種情況在A股非常常見,注意溢價發行股票對原有股東價值的提升作用)。
三是多數人忽略保險浮存金的巨大影響。如果從杠桿角度看,股神是最善于利用杠桿的人,只不過說他的“杠桿”成本極低,甚至沒有任何成本。投資成功需要具備兩大核心要素,一是選中優質的投資標的,二是在選中優質的投資標的時有大量的錢,后者大部分人不具備這種能力。
四是以短期視野評價巴菲特不公平。股神是以5-10年為周期規劃自己的投資,這也是大多數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無法做的,巴菲特操作的是自己的錢,資產管理行業的短視來自資金限制,這是整個行業的悲哀)。股神最成功的地方有兩點,一是他賺了巨額的錢,二是他賺這些錢時很快樂,平安健康長壽,前者不容易做到,后者更難做到。
五是巴菲特經營合伙公司的1956-1969年和掌管伯克希爾的1965年至今,兩個時期的投資策略(前者重股票、后者重并購)不同,考慮保險浮存金因素(后者有、前者無)、資金規模(前者小、后者大)等,兩者業績不可同日而語。
六是年度經營回報和長期投資回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股神更看重后者。
七是巴菲特的社交圈確實很高大上,但這不是帶給他投資優勢的本質原因。(反復強調的信息渠道,股神做得很好)。股神選股四大標準,“可理解+好前景+好價格+靠譜管理層”鐵人四項組合。
八是做實業和股票投資(股權投資)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第三部分:殘缺的影像。
該部分內容二十個部分:
1、關注一個人不做什么,有時比關注他做什么更重要。知道自己的能力圈,且能夠不斷擴大能力圈,是價值投資者應該牢記的事情。只有深度理解所投資標的,才可能投資成功。
2、伯克希爾凈值組成:所投資股票的市值+歷年經營性利潤滾存+因收購公司或其他原因而導致的新股發行溢價。
3、遞延稅負對股神投資業績的影響是正面,但這不是股神做出投資決策的基本前提。
4、將股票看成交易憑證(空中飛)、將股票看成生意的一部分(地上走)、以現代投資理論為基礎投資如量化投資(水里游)。做價值投資者,首先應該將股票看成生意的一部分。
5、伯克希爾每股凈值增長和股價變動不是同一個概念,一個是凈資產、一個是市值。
6、股神對于經營前景變得不夠清晰的公司,之所以不拋售可能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,如個人興趣(對媒體行業的投資)、戀舊情結(華盛頓郵報、可口可樂、美國運通、蓋可保險等)、避免沖突(丹普斯特)、關系投資(選股如選妻理念影響)。股神也是人,也無法完全回避個人情緒和偏好的影響,有時候也難以做到客觀理性,或許這是人類永遠都無法徹底免疫的問題。
7、關系投資:“投資人提供長期資金,以便經營者可以通過這筆資金的運用來追求公司的長期目標。投資者和經營者都不擔心短期價格變化的沖突。巴菲特的關系投資是主動的,他往往將股票的投票權交給他信任的管理層,這就是為什么巴菲特投資快樂和輕松的原因。從投資股票看,他長期持股,不用擔心短期的波動,注重分析企業長期競爭優勢和未來前景,平時只是做例行的清單檢查。從經營企業看,他完全信任管理層,也不用操心企業具體的細節經營和各種繁瑣之事。正是這種關系投資,讓巴菲特既賺到大錢,又輕松快樂。
8、護城河的作用:再美麗的城堡,沒有護城河保衛,將很快被攻破。企業護城河應該具備如下特點:多樣化、清晰可辨、可以持久、難以逾越、不過度依賴某個人、不要不斷挖掘的。
9、價值管理:公司經營的核心目標是內在價值最大化。將股票看成企業的一部分,在觀察企業行為時,應該看其經營者是否偏離內在價值最大化的目標。具體有十個方面:資金配置(1元利潤留存能否轉化成1元市值)、股票回購(股價遠低于內在價值時)、收購兼并(多數收購損害股東價值、收購價格高且并購標的不具特許經營權)、新股發行(折價發行損害原有股東價值)、財務目標(不是資產規模或銷售額,而是內在價值)、成長質量(以低資本回報為前提的成長損害股東價值)、信息披露(企業最應該披露的信息包括公司大概價值多大、未來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多大、經理層表現如何,這遠比了解季度盈余數字重要)、市值管理(核心內容之一,就是準確、及時、全面披露信息,讓投資者對公司價值做出客觀判斷)、股東角度(管理層應該站在股東角度去經營企業)、音樂會廣告(不要掛搖頭賣狗肉)。
10、企業內在價值投資簡單卻不容易。核心要修好兩門課程,一是如何評價企業價值,二是如何看待市場波動。不容易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來自非專業層面,巴菲特和芒格經常說,是性情而不是智商或技能影響著人們的投資。
11、快樂投資。這是給我震動最大的一項。當前的投資圈,普遍壓力大、睡眠不好,很多人年紀輕輕,白發鬢鬢,衰老加快。我們要認真思考,投資的目的是什么,當賺錢以毀滅健康、快樂,甚至人身自由為代價時,賺錢還有什么意義?作者在書中提到股票投資的二維象限圖,以回報滿意度和快樂程度為維度,分為【差勁的回報+疲憊的過程】、【差勁的回報+輕松的過程】、【滿意的回報+疲憊的過程】、【滿意的回報+輕松的過程】。作者列舉了投資幸福的20項要素:
(1)股價下跌是好事而不是壞事。前提是要有錢。
(2)離市場越遠,離財富越近。把股票當成生意的一部分還是當成交易憑證。離市場的距離要適度,不能太遠。
(3)遠離新上市公司特別是IPO股票。信5息量不夠,上市可能存在過度包裝。
(4)遇上“鐵公雞”不一定是壞事。重視留存收益帶來的的復合收益。
(5)“天”道酬勤,“股”道有時正好相反。頻繁換股,不一定有高收益。
(6)不想持有十年,就不要持有十分鐘。“十年”代表長期,而不是真實的十年。這句話可以翻譯成,如果不想長期持有,就不要買入,避免投機性買入。
(7)選股如選妻。結婚前睜大眼睛看清楚,結婚后不要輕易離婚。
(8)“股價在上漲”是最蠢買入時機。股價上漲意味著投資的性價比下降,股價短期上漲往往不是因為企業內在價值增加,多數是情緒因素驅動。
(9)籃子越多,雞蛋的風險越大。要集中投資而不要分散。
(10)風險與回報并不成正比。邱國璐在《投資最簡單的事》里提到感受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、真實風險和隱藏風險。在股市里,眾人悲觀時,感受到的風險增加,真實風險減少,潛在回報率上升。眾人樂觀時,感受到的風險降低,真實風險增加,潛在回報率下降。
(11)市場經常犯錯。市場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,往往在底部或頂部是錯誤的。有時候錯誤的程度非常離譜,錯誤持續的時間非常長,可以足以讓你破產。
(12)逆向行動,而不是順勢而為。逆向行動多數情況下是錯誤的,順勢而為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。但往往在關鍵時點上,能夠足以讓投資者平庸或杰出的時刻,需要逆勢而為,而非順勢而為。
(13)一定條件下,股票不是高風險游戲。這些條件包括,一是你足夠了解,二是價格足夠便宜,滿足這兩點,股票是低風險高收益的游戲。
(14)簡單最美。生活如此,投資也是如此。
(15)正確投資是知難行不易。
(16)買入不是為了盡快賣出。
(17)回報的確定性重于回報的高度。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,獲取收益放在第二位。
(18)從不做也從不相信短期預測。不代表不預測,長期預測是必須、必要、重要。
(19)有所不為比有所為更重要。在自己能力圈內行事。
(20)投資回報不與你的專業能力成正比。強調性情對投資的影響。
12、摩擦成本影響投資復合收益率,應盡最大限度降低。
13、“運動有害投資”(短期高頻交易)可稱為牛頓第四定律。
14、資本回報和資本增長的二維象限。ROE是更值得關注的核心財務指標。高資本回報下的高增長、適度增長、低增長及適度資本回報下的高增長都值得投資關注,低資本回報下的任何增長都不值得關注。
15、回報和風險的二維象限。低風險高回報,強者游戲;高風險高回報,成者游戲;低風險低回報,弱者游戲;高風險低回報,敗者游戲。
16、永遠不要以主要投資部位冒險,即使概率很低,一旦發生,萬劫不復。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,如同在推土機面前撿五分錢。
17、八種投資者不適合使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:基金經理、想快速致富、拿不可以輸的錢投資、性情急躁、自以為認為可通過聰明交易獲取超額回報、臨近退休或年事已高、借錢買股票、有大量內幕消息。
18、限制性盈余。決定企業內在價值的是當年自由現金流及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,而限制性盈余越多,自由現金流越少。
19、透視盈余。
20、伊索寓言: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。
第四部分:“畫布”的朦朧
本部分內容有20個要點:
1、標尺。如何評估優秀的投資人和優秀的企業,反應出一個人的投資理念。在我看來,優秀投資人至少應該具備三個特征,一是擁有經得起考驗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邏輯,并得到徹底的執行,二是獲得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正收益,三是能夠在堅持前兩點的基礎之上,具有持續性。所謂持續性,包括兩個內容,一是具備規模資金的投資能力,二是快樂投資,活得長。衡量企業也是一樣,我們要找的是長跑選手,而不是短跑選手(短跑也不應該跑得太慢)。“以5年為一個周期評斷企業整體的表現,若5年平均利得要比美國企業平均來得差,便開始要注意了”(巴菲特1983年致股東的信)。
2、對偉大企業頻繁“稱重作業”可能遭遇損失。偉大企業總是被市場低估,平庸企業總是被市場高估。所以大部分情況下賣出平庸企業都是對的,大部分情況下賣出偉大企業都是錯的。
3、儲蓄賬戶。對于缺乏投資能力的投資者而言,由于沒有能力將豐厚的分紅用于投資,所以投入少而產出多(喜詩糖果)的企業不見得比投入多而出產出多的企業號。
4、“大眾情人”。特許權、過橋收費、消費獨占、光彩的歷史、美麗的城堡、寬廣的護城河、超級明星、令人垂涎三尺的事業、高資本回報、高利潤邊界、低財務杠桿、小資本、大商譽、低投入、高產出等,這些都是大眾情人的標準。巴菲特買那些暫時蒙塵的大眾情人,然后長期持有。
5、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。企業內在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是一枚硬幣的兩面,不可分割。盡管巴菲特也做過大量短期投資,但這不是其主要投資倉位,主要倉位多數是長期投資(短期持股的股票,要么是短期內股價到了目標位,如中石油,要么開始就判斷失誤)。
6、定期體檢的重要性。偉大企業極其罕見,多數企業是平庸企業。定期體檢的內容包括:商業模式(市場特權是否被削弱)、護城河、管理團隊、財務指標、股票價格等。假如買入一只股票,需要不停地體檢,可能第一步就錯了。
7、對高拋低吸的誤解。巴菲特在熊市會大量加倉(要永遠有錢),但對于主要投資部位,在牛市中也不會減倉。巴菲特的方法是一種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制勝策略,不需要在牛熊市中高拋低吸(依靠分紅再投資)。
8、長期投資和賣出標準。巴菲特之所堅持長期投資,一是源自將股票看成生意的一部分的投資理念,二是來自“發現(偉大企業)的艱難”,三是長期投資優質企業的預期收益率最高。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值得長期持有,在出現如下四種情況時,巴菲特會賣出股票:買錯了、標的變差了、股價高了、有更好機會了。
9、“船”與“劃船人”。劃怎么樣的船,比怎么樣去劃船重要。再次強調“企業第一,管理第二”的理念。
10、如何揮桿打球,決定球的曲線。投資理念決定投資方法,投資方法決定投資實踐,投資實踐決定投資業績。
11、“價值投資”稱謂。用企業投資、企業內在價值投資或股權投資人來形容巴菲特,可能更為合適。
12、“績優”不如“質優”。績優是質優的表現,績優不一定質優,但質優一定績優。業績是外在,質優是內涵。如2011年前的煤炭行業,一直業績優良,但多數企業沒有護城河。
13、“卡片打洞”思想。該思想提醒投資者“少做決策”、“做大決策”(下大注)、長期持有。卡片打洞是一種理想的追求,其成功實現必須具備兩個條件,一是你看的足夠多,二是披沙揀金,每次都淘到金子。在實際操作中,這非常困難,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每次都選對股票,必然有選錯的時候,需要糾錯。
14、投資可口可樂背后。買入可口可樂是股神投資理念發生變化的表現,從買低價的平庸企業到合理價格買入偉大企業。盡管1998年以后可口可樂股價表現不如人意,但每年能夠帶來豐厚的分紅,考慮到分紅的再投資收益,巴菲特獲益匪淺。股神對可口可樂通過換股方式進行過間接的減持。
15、保持低換手率的前提:只有不斷為股東創造超額收益的股票,才可以保持低換手率。離開這個前提談流動性沒有意義。
16、“獲利了結”和“落袋為安”不是賣出理由,而是一種表象。
17、“尾大不掉”不是被動長期持股的原因,而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。
18、五分鐘宣言。巴菲特買入企業的標準,巨額交易、持續穩定的獲利、高ROE、自備管理層、簡單的企業、合理價格。巴菲特并非通過復雜的現金流折現模型去評估企業價值,而是通過一種簡單的方法。
19、影響力。盡管巴菲特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,但這不是股神投資成功的根本原因。股神善于選擇優質的企業持有,而不是買入爛企業,通過自己的能力讓它變好。
20、投資中石油。賣出中石油有兩個原因是,一是股價到了預期目標,二是股東抗議,股神怕惹麻煩。
第五部分:淮南之橘
這部分內容主要討論巴菲特投資思想是否在中國適用的問題,甚至連海通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都認為,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在中國不一定完全適用。理由有很多,比如中國企業經營環境差,長期缺乏穩定的預期,中國好企業少,美國好企業多,中國上市公司不分紅,美國上市公司重視分紅等。其實,這些理由都不足以得出“巴菲特投資思想在中國不適用的結論”,巴菲特思想的本質:是一種系統性的“低風險高收益”投資體系。把股票當成生意投資、視股價波動為機會來源、強調安全邊際、集中投資偉大企業、逆向思考和逆向操作等,結合起來便是應對投資風險的一套組合拳,能夠最大限度地回避風險,獲取高收益。
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,也涌現出大量漲幅驚人的優質股票,只是被許多投資者忽略罷了。哪怕是伯克希爾這只股票,長期以來也受到投資者冷落,經歷過暴漲暴跌,在某些時段投資收益率很低。價值投資是一種方法論,它論證的核心是風險收益比,這種方法不分國界不分地域,如同開車技術,不闖紅燈、謹慎駕駛在任何路段都適用,價值投資也是如此。
第六部分:雙燕飛來煙雨中
全面認識和理解巴菲特,除了作為投資家的巴菲特之外,還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:
1、巴菲特的經營事業包括:投資、保險事業經營和私人企業并購。巴菲特不僅是投資大師,更是管理大師和思想大師。
2、矛盾體巴菲特。即便是股神,首先是人,在投資上也表現出矛盾的一面。比如在對待長期持股和短期持股的問題上、“船”和“船長”的作用評價與實際操作中、企業經營業績和股價市場表現上、對投資標的的放權與干涉之間的權衡中、在避稅問題上的辯解、對待金融衍生品的態度上等。其實巴菲特的矛盾和困惑,不僅是所有投資人的困惑,也人類所面臨的困惑,畢竟我們都不是先知,看待問題無法做到絕對的正確和絕對的錯誤,如同霍華德馬克斯的狀態一樣,都是糾結的。從這里我們再次看到,任何教條和原則都不能以絕對的眼光看待,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活學活用。
3、忠實于自己的內心才能夠運用真理。投資者必須忠實于自己的內心,而不受外界的干擾,這就是所謂的獨立思考能力。對于巴菲特而言,這種思考能力建立在三種標準之上,一是理性科學的回報率標準,巴菲特給自己定的年復合收益率是15%,最終他的業績遠遠超過了這個目標,二是評估的對象基準,包括企業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的矛盾、多數人和少數人看法的矛盾、長期投資業績和短期投資業績的矛盾,價值投資者必須考慮清楚這三對矛盾,三是需要一個合理的時間標準,巴菲特一般以5-10年為周期規劃自己的投資。
4、芒格的獨特作用。沒有芒格,就沒有巴菲特。芒格對巴菲特最大的影響,就是讓他放棄了煙蒂股投資理念,進而選擇投資偉大的企業。
本文作者介紹:
【薛冰巖: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本科、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EMBA。現任深圳市晟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、投資總監、基金經理,崇尚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,以基本面為基礎進行投資決策。聯系方式:,微博://weibo.com/xuebingyan2011,微信號:冰巖話投資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