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板估值到底高不高?
首先,先看看歷史估值變化。截至2016年5月27日,創業板整體市盈率為68倍,市凈率為5.77倍。歷史高點出現在2015年6月3日,市盈率高達154倍,市凈率高達12.91倍,歷史低點出現在2012年12月3日,市盈率為28倍,市凈率為2.19倍。
其次,看看創業板的盈利能力。第一看凈資產收益率,如圖三,2010年至2015年,創業板公司整體凈資產收益率多數情況在10%以內,這盡管比主板上市公司要高,但絕對值并不算高。第二看毛利率,過去五年,創業板毛利率從35.8%逐年下降至31%。
第三看看創業板的資產結構。在過去五年,創業板公司在資本市場累計募集資金5127.47億元,假如考慮到資金機會成本,該部分金額約為6000億元(資金成本按年5%計算),而截至2016年4月30日,創業板整體股東權益為7890億元,從二級市場募集的資金占全部創業板股東權益的76%。也就是說,創業板公司凈資產里的大部分,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出資貢獻,而非凈利潤留存積累,這在全球資本市場堪稱奇葩。
第四看看創業板的成長性。過去5年,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從1149.70億元增至5571.53億元,年復合增長為30%。凈利潤從175.45億增至610億元,年復合增長為23%。要知道,這種增長是以投入6000億資金為代價的。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假如把6000億元買入5年期國債(年息4.32%),每年的利息為259.2億元,而這部分收益是沒有任何風險的。即便不算創業板公司募資前的股東權益,單算二級市場投入的資金,這部分超額收益率僅僅為5.8%。
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,過去五年,創業板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高增長,是建立在注入6000億新增資金的基礎之上,這種外延式增長能夠持續有一個前提,就是能夠繼續高價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,目前來看這種瘋狂的勢頭仍在繼續,僅2015年,創業板公司定增金額超過1200億元,2016年解禁壓力較大。而這種外延式增長的后果就是,盈利能力較差,很難為股東帶來真正的價值(具體參照藍色光標的成長路徑,扣除商譽,基本是毀滅股東價值)。
原有股東賺兩部分的錢,一部分是企業盈利的錢,另外一部分是高價定增的錢,也就是賺后面的股東的錢。創業如此高的估值水平,能夠想象,即便創業板指數跌至1000點,依然擋不住瘋狂的融資勢頭,因為大股東要賺二級市場的錢,這種錢不僅賺得多,而且賺得容易,誰都想賺(注:給上市公司一個建議,所有PB超過4倍的企業,都應該立刻融資,能融多少融多少,比如樂視,賺二級市場的錢,比賺實業的錢要快、要容易)。
累計投入6000億,新增營業收入不到4500億,新增凈利潤不到500億,而整體估值水平市盈率為68倍,市凈率為5.77倍(除去商譽部分可能在6以上),這就是當前創業板公司發生的事,至于板塊整體估值是高是低,立判亦。
【注:上述分析把創業板公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,如果考量特殊性,可以把類似溫氏股份的公司除去,此公司作為養殖企業,原本不該出現在創業板中。當前處于養殖業景氣周期的高峰,這一家公司就為創業板貢獻60億的凈利潤,占整體創業板公司凈利潤的將近10%,假如將這種特殊因素去除,創業板公司估值水平將更高。】
本文作者介紹:
【薛冰巖: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本科、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EMBA。現任深圳市晟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、投資總監、基金經理,崇尚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,以基本面為基礎進行投資決策。聯系方式:,微博://weibo.com/xuebingyan2011,微信號:冰巖話投資。】